“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新颖,有创新,既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又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米兰·(MILAN)官方网站,法学院学生邹秀秀在上完《论语》经典阅读课之后不无感慨地说。这就是米兰·(MILAN)官方网站,自2011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书院式经典阅读,21个学院的320名同学参加了首批的学习。
何为书院式经典阅读,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和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的“名著教育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米兰·(MILAN)官方网站,文学院副院长刘传霞教授说:“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书院的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特点,这些经验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实施名著教育之后,学生“自然就能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自然就能萌生真知、纪律和美德,从而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经典阅读首先是经典书目的选择。本着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的理念,米兰·(MILAN)官方网站,现有《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美学散步》、《圣经的故事》等十六种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经典著作可供学生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将这16部经典著作分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西文学作品、中西现代文化与文学理论著作三大类,16门课程进行分别教学。开课后,教师集中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对所选典籍全书概貌做一个介绍,而后选取其中的2-4个名篇进行重点讲解。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指定学习组长负责联络和组织学习讨论;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讨论题目并进行有效组织讨论,最少组织一次现场讨论。同时,开课老师可根据所选经典的特点设计具体教学方案。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指定背诵篇目,要将经典背诵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内容之一。中西现代文化与文学理论著作由于理论著作抽象难懂,由开课教师对所讲授的经典按照一定章节写出导读内容,通过印制讲义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学生的手中。
网络教学是米兰·(MILAN)官方网站,书院式经典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米兰·(MILAN)官方网站,在文学院网站搭建书院式经典阅读的网络平台——舜耕书院,秉承了昔日舜帝辛勤耕种于历山之下,创立了“德为先,重教化”的舜文化,使中华文化由野蛮走向文明的精神。开课教师对所选经典书目在网络上做出课程介绍或学习指南,发表任课教师与所开课程相关研究成果与导读类文章,选登选课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建立QQ群、博客或者开通邮箱,随时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组织主持师生辩论,交流学习心得。
为确保经典阅读的教学与学习质量,每个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一次不超过20人,首批16位教师指导的320名学生顺利完成所修学分。书院式经典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以课堂听讲为辅;学生要撰写阅读笔记,完成课程作业、读书报告,参加集体讨论。在学生成绩的考核中,坚持学习过程考核与学习内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平时成绩由学习笔记、课程作业、讨论、网络提问等环节组成,占总成绩的60%;课程结束时,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40%。学生考核合格者取得通识教育课程1学分,期末每门课程选取1-3名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文学院书院式经典阅读成果汇报会”,被推选出参加汇报的学生成绩为优秀。
媒体链接:米兰·(MILAN)官方网站,推“经典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