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 刘芳
近几年湿地公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兴起,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近日,济南市5大湿地公园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进入建设阶段,加上原有5处,济南湿地公园将达到10处。“湿地之城”能否再度回归?引起业界的关注和思索。
湿地公园建设 大有可为
山东省湿地面积1.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0.2%。从“湿地之城”到失地之城,城市化进程让山东省湿地面积快速消退,恢复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环境,成为山东环境保护规划的重中之重。2005年5月20日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单,山东省威海市荣成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营市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平县稻屯洼国家城市公园名列其中。
玫瑰湖湿地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万亩清荷湿地公园、潍坊市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山东湿地公园风行水起,历城遥墙将建起万亩清荷湿地公园、章丘白云湖省级湿地公园、济阳燕子湾湿地公园、商河县清源湖湿地公园、济阳土马河湿地公园近日也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进入建设阶段。山东省微山县也将建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微山湖湿地公园。
烟台市森林保护站保护科科长于培湖表示,湿地身兼数职,具有保护与利用、科普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估计到2030年,烟台湿地供给工农业生产所用淡水以及旅游开发收益,所产生的年经济效益将达到4亿元,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山东省的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湿地管理处于起步状态,关于湿地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均刚刚起步,且利用多于保护。”山东省设计院院长陈国忠表示,山东湿地公园建设的实质是协调人与湿地资源的良好关系,湿地公园建设可通过内容设计来展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把湿地的价值、功能和效益尽可能地展示给公众,这也是对湿地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物种群的再引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地域文化的逐步挖掘……这些将为湿地公园内的生态旅游提供丰富的题材。”济南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将能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爱好者。
“原生态就是最好的景观”
山东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湿地保护办法,办法指出湿地公园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办法第十九条也指出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兴建破坏或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自然景观、地质遗址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保持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现实与理想还有差距,不少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功能排序不清,多以‘聚集多少野禽’、‘营造美丽景观’为目标。”米兰·(MILAN)官方网站,资源与人力环境学院副教授陆敏表示,湿地不是工程项目,而是生态系统,不能说“建设”,而应说“培育”,“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概念。”判断湿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并非景观好不好看,也非聚集多少品种野生飞禽,而是降低了多少污染,考虑更多的应是生态和社会效益,保育为先,良性循环。
“做湿地就是为了做景观,这是一个误区。从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角度来讲,保护好的原生态就是最好的景观,中国湿地公园人工部分过多。”山东省设计院院长陈国忠表示,湿地公园类似于保护小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上的公园。湿地公园保护需加强其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已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建设方式上强调自然性,需尽可能保留湿地生态特征及自然风貌。
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认为,生态化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人工过多的干扰,大面积的修改原生地貌,会造成湿地物种的减少,呈现景观单调的现象。王晨光提出,公园设施也应尽量生态化,在特殊地段,可以用栈道、建议桥梁、架空观景台设施,既解决游人通行游览问题,又有利于动物活动和繁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条件差的地段,提倡修建简易路面,或路边少量换土种植,小规模改良游览环境,重视基地原生植被景观,并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过渡与融合。
陈国忠院长建议,湿地公园建设应避免把自然改造成人工、把生态区建成生产区的做法,做到不建设性地破坏自然,力求达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结合的效果,确保湿地公园不是度假村、游乐场、人工花园或者徒有虚名的荒野区。
参与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建设的山东省设计规划院办公室孙主任表示,微山湖湿地公园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首先它尊重了当地生物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并且在建设中用当地传说还原小渔村风貌,做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湿地公园应该最大利用(原生态),最小破坏(栈道、民居),最轻干扰(游人对环境的干扰),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平阴县玫瑰湖湿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宫立波告诉笔者,平阴县玫瑰湖湿地公园除了一部分作为旅游开发利用,大部分将成为保护保育区,最大限度保持湿地原貌,该区域将不得进行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无关的活动。从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功能,保护湿地公园的原生态是前提。
多方联动 效益保护相得益彰
山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如何让湿地公园开发少走弯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陈国忠院长表示,首先要划定保护空间,限制政府、商业开发过度行为,然后培养大众生态意识,最后才是满足公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陈国忠希望政府部门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协助湿地公园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王晨光老师认为,首先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让各部门拥有明确的责任,对所辖区域进行有效管理,理顺管理体制;然后做好长远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包括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时序和各类设施的详细设计,这也是湿地公园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王晨光接着指出:“湿地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公共产品,我们不能随便开发,有一定的保护责任,不能滥用,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应的引导,不能漠视。”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张玉钧表示,湿地公园在所处的城市应当有明晰的定位,当地政府最好能够从城市旅游整体出发,统筹规划,明确定位。规划设计一盘棋,但各处景观又特色鲜明,以合理有序的开发吸引游客。
“要真正保护好湿地资源,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努力,需要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来自云南的王女士表示,公众首先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是最基本的保护意识。
济南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之外,还需要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不同部门联合协作,带动当地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济南市积极配齐人员,加强人才培训、完善湿地保护的技术培训体系,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干部、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水禽繁殖和越冬栖息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陈国忠院长表示,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只有执行“保护湿地景观、合理开发资源、创造人与文化、自然和谐”的方针,才能保证其合理健康的发展。
媒体链接: “湿地之城”能否再度回归?